首頁 >> 專家視野

專家視野

華覺明:傳統(tǒng)工藝的現代價值

發(fā)表日期:2017-07-20來源:光明日報放大 縮小

  傳統(tǒng)工藝已經融入我們的血脈,成為我們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傳承與研究傳統(tǒng)工藝,不僅是中國科技史研究的重要內容,也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并對承續(xù)國家文化命脈、保持民族精神特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圖為小朋友們在學習傳統(tǒng)技藝。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剖面圖

制硯工藝。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三代人的木雕。引自《中國鄉(xiāng)土手工藝》

  在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歷史上,手工藝占有重要的位置,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工藝被視為“末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F在,我們已經逐漸認識到,保護傳承傳統(tǒng)工藝對承續(xù)國家文化命脈、保持民族精神特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保護傳承傳統(tǒng)工藝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是世所公認的手工藝大國。中國的傳統(tǒng)工藝源遠流長,成就至為輝煌。所有肇自人工的傳世、出土的文物,以及古建筑、古代工程,都是傳統(tǒng)工藝的產物。只此一端,可見傳統(tǒng)工藝在中華民族形成、發(fā)展和中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曾起過何等重大的歷史作用!

  按照中國傳統(tǒng)工藝研究會擬定的分類方案,中國的傳統(tǒng)工藝可分為工具器械制作、農畜礦產品加工、雕塑、營造、織染繡及服飾制作、陶瓷燒造、金屬采冶和加工、編織扎制、髹飾、家具制作、造紙、印刷、剪刻印繪、特種工藝及其他,14大類。大類之下有門類、門類之下有種類,如此構成三級分類體系。例如,工具器械制作大類之下,又分工具、農具、機具、儀表、車輛、船只、樂器等門類;工具門類之下又分斧、鑿、鋸、鉆、繩墨等種類。

  這些傳統(tǒng)工藝都和民眾衣食住行、日常起居、民俗民風,以及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國力消長緊密聯系、息息相關。筆者在《手工藝的再認識》一文中曾指出,傳統(tǒng)工藝具有“三品四信”的本質特征,即:實用的品格、理性的品格、審美的品格,人性、個性、能動性和永恒性。傳統(tǒng)工藝的這些本質特征,對應地決定了其所擁有的固有價值,諸如其民生價值、經濟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人文價值、歷史價值和現代價值。

  曾經有一段時間,有些學者諱言傳統(tǒng)工藝的現代價值,有意無意地規(guī)避這一論題。甚至有少數人視傳統(tǒng)工藝為可有可無,是陳舊落后的物事,只能等著進博物館束之高閣。這種看法是很錯誤的,也有悖于現實。環(huán)顧四周,斧子鑿子、鋤頭頭、紅茶綠茶、黃酒白酒、竹編藤編、木雕玉雕、泥塑面塑、扎染蠟染、云錦蘇繡、金鉑銀飾、青瓷紫砂、剪紙年畫、油鹽醬醋、衣裳鞋帽、煙花爆竹、筆墨紙硯……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制品浸潤在每一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相信,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對回歸自然、回歸鄉(xiāng)土的向往和審美取向的提升,人們對手工制品將有更多、更高的需求,作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tǒng)工藝,必將越來越被重視和善待。

  其實,幾乎所有發(fā)達國家在經濟轉型和工業(yè)化浪潮中,都曾面臨要不要保護、如何保護傳統(tǒng)手工藝的難題。不少國家由于對傳統(tǒng)手工藝的價值缺乏認識及保護意識欠缺,在這個問題上是有遺憾的。我國在經濟轉型和工業(yè)化浪潮中,眾多珍貴的傳統(tǒng)工藝長期陷于發(fā)展困境,甚至瀕臨失傳。如今,我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保護傳承傳統(tǒng)工藝這一民族科學技術寶庫、并使之發(fā)揚光大、融入現代生活,不僅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而且對承續(xù)國家文化命脈、保持民族精神特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乃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不可或缺。

  從《考工記》《天工開物》到《中國傳統(tǒng)工藝全集》,一脈相承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研究

  手工藝在中國古代是不受重視的“末技”。從先秦到清末,比較系統(tǒng)地記載工藝的只有《考工記》和《天工開物》這兩部書,其余散見于正史、稗史、筆記、小說,多半很簡略,有的只是只言片語。很多非常重要、對社會經濟發(fā)展起了重大作用的工藝,例如鑄鐵柔化技術從未見有著錄。

  《考工記》是史學界公認的經典之作,著錄了6類30種工藝。但更多的是記載各類器具和城市、宮室的規(guī)格與尺寸,手工藝、技法等語焉不詳。有學者考證,這本書可能是齊國的官書。也許正因為此,一些至關重要的民間工藝,諸如谷物加工、釀造等沒有收錄。

  《天工開物》很重視和民生有關的技藝,涵蓋了10類115種工藝,記載翔實,有原料、成品率、工具、設備、構造與尺寸等資料及數據,還有眾多現場操作的圖繪,被譽為“中國古代的技術百科全書”。但它沒有收錄“開門七件事”的醬、醋、茶的制作,也未涉及營造、印刷、刺繡、剪紙等工藝。限于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對一些工藝也難免有誤認和附會之處。

  歷時二十載、成集出版于2016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全集》(以下簡稱《全集》),被認為是《考工記》《天工開物》在當代的補編、續(xù)編之嘗試?!度泛w傳統(tǒng)工藝的全部14大類,記述了近600種工藝,是300多位專家、學者、匠人在當代科學技術的高度上,對傳統(tǒng)工藝進行細致的實地考察、經科學分析檢測和鑒別論證,精心編撰而成的。

  《全集》的編撰與付梓也頗為坎坷。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專家就一再呼吁要搶救保護我國傳統(tǒng)工藝。1987年年初,在時任國家科委副主任阮崇武和國家文物局顧問謝辰生兩位先生支持下,我們爭取到了經費為兩萬元的軟科學項目。就是用這兩萬元,我們做了近兩年的實地考察和綜合性研究,專訪了費孝通、錢臨照、袁翰青、王世襄、李學勤、席澤宗等著名學者,制定了中國傳統(tǒng)工藝保護開發(fā)實施方案,并于1988年底上報。之后,我們想可以先把這些調查研究的結果編輯成書,為日后的保護傳承與發(fā)展提供科學依據,據此提出了全集的編撰設想。

  幾年的時間里,我們的設想被多家出版社婉拒,終于在1996年得到大象出版社周常林社長的鼎力支持,不但承擔印刷出版事宜,還資助了20萬元編撰經費。隨后,我們向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路甬祥院士作了匯報。在路院長的主持下,1996年秋召開了《全集》編撰工作會議,并由他親自擔任主編,《漆藝》《陶瓷》等卷即時啟動。1999年春,《全集》正式列為中國科學院“九五”重大研究項目和新聞出版總署“九五”重點書目。及此,經費才得以到位,編撰工作才得以全面展開。

  《全集》的編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96年立項,到1999年全面啟動,再到2006年《全集》第一輯的出版。第一輯出版14卷13冊,分別為《漆藝》《陶瓷》《金銀細金工藝和景泰藍》《造紙、印刷》(兩卷合成一冊)《中藥炮制》《傳統(tǒng)機械調查研究》《雕塑》《金屬工藝》《絲綢織染》《民間手工藝》《文物修復和辨?zhèn)巍贰夺勗臁泛汀稓v代工藝名家》。第二階段是2008年至2016年開展第二輯的編撰。2009年,《甲胄復原》卷率先出版,其余5卷6冊,即《農畜礦產品加工》《陶瓷(續(xù))》《鍛銅和銀飾工藝》(上下冊)《造紙(續(xù))·制筆》《制墨制硯》于2016年2月一次性刊行。

  《全集》編撰期間,我們還做了兩個與之相關聯的項目:《中國手工藝》叢書和《中國手工技藝》一書。叢書按類別分述各類傳統(tǒng)工藝,共14冊,目前已出版12冊,預計2017年可以出齊?!吨袊止ぜ妓嚒芬粫圆惶L的篇幅介紹傳統(tǒng)工藝的14大類,以及手工藝的本質特征與價值和保護方略,便于廣大讀者了解中國手工藝及其保護、傳承的全貌。這三部書相互配合,大致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概況和當代學人對其的認知。

  《全集》的編撰經驗可為未來科學史學科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回顧《全集》的編撰工作,有些感悟和經驗可為科學史研究和學科發(fā)展提供參考。

  《全集》也有局限性。其一是全書框架有欠缺,名全而實不全。例如,“營造”和“家具制作”并未收錄,前者因清華大學、建筑研究院和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均有系列專著,只好暫時擱下。后者本邀請清華美院陳增弼教授擔任主編,并擬為開卷之作,但陳教授不幸英年早逝,這一卷也就擱下了。又如,剪紙刻紙、編織扎制等亦因種種原因未單獨成卷。其二是側重于工藝和技法的記述,而于經濟、人文與技藝的互動失之過簡。這也反映了我國科學史學科建設的缺陷和不足,有待于今后改進。

  我們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要找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全集》從全國范圍物色延請在各領域做出扎扎實實工作、有責任感的學者擔任各卷主編,對主編委以全權。這是本書學術質量和進度最重要的保障。

  其二,嚴格按科學精神做事,有明確的編撰要求、編撰體例、學術質量和編撰進度的要求,強調科學性、質量第一,要求進度必須服從質量,不達到質量絕不放行。

  其三,實施規(guī)范化運作,按規(guī)定的工作程序運行。大部分編撰費用均用于考察研究和寫作,日常運作和行政開支只占一小部分。在編撰《全集》的二十年間,只開過兩次編撰工作會議,絕大部分編撰事宜由執(zhí)行主編和作者直接交流解決,編委會辦公室只設一位兼職人員處理日常事務。

  最后要強調的是,《全集》須全,有必要、也有條件進行修訂增補和擴編。

  路甬祥主編曾說過:“《全集》這樣的大部頭著作,一二十年內恐怕不會再編了。但可以效法《大不列顛百科全書》,過若干年修訂再版,使之更加完善?!比缃?,振興傳統(tǒng)工藝已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傳統(tǒng)工藝振興計劃也將學科建設列為要項。如前所述,《全集》現有框架并不完備,文本撰述也有缺失和不足之處。十幾年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全面展開和國家級非遺名錄的制定,已積累了大量傳統(tǒng)工藝的資料,有些是前所未知或以為業(yè)已失傳的手工技藝。據此,有必要也有條件修訂、增補《全集》,使之名副其實地成為《考工記》《天工開物》在當代的補編和續(xù)編,為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出長遠貢獻。

 ?。ㄗ髡撸喝A覺明,系《全集》常務副主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