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院地合作 >> 科學普及

科學普及

周峰:用一生講好“潤滑”故事

發(fā)表日期:2017-11-13來源:中國科學報放大 縮小

 

    17年來,周峰的工作始終圍繞著“濕”和“滑”。周峰希望自己做的科研不僅停留在論文階段,而且是全鏈條的——從基礎(chǔ)研究,到應(yīng)用基礎(chǔ)研究,再到材料,到商品。  
  ■本報記者 劉曉倩  
  英國女作家伍爾夫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段話:“這個世界有沒有天堂我不知道,如果有,我想,天堂就是持續(xù)不斷、毫無倦意的閱讀?!倍鴮τ谥锌圃禾m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峰來說,17年持續(xù)不斷的、毫無倦意的科研,就是他的天堂。 
  10月25日,周峰獲得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shù)創(chuàng)新獎”。 
  生活中尋找創(chuàng)新靈感  
  周峰與化學的第一次相遇,還要從孩童時說起:老家蓋房子,加入水的生石灰瞬間沸騰,可以煮熟雞蛋。從那時起,周峰迷上了化學,在生活中尋找自然界的化學啟發(fā),邁出了探索世界奧秘的第一步。 
  王曉龍是周峰2007年組建材料表面界面課題組時的助手,十年并肩作戰(zhàn)。他在周峰那里聽到過很多源于生活的奇思妙想——包粽子的粽葉,除了芳香的味道,還有其他作用嗎?為什么喝茶或咖啡會發(fā)澀?為什么荷葉表面水珠自由滾動?為什么人體關(guān)節(jié)靈活自如? 
  其實,大多數(shù)材料都需要通過表面與外界發(fā)生作用,比如荷葉表面具有超疏水的性能,人體體內(nèi)的表面則具有親水性能。表面化學修飾,好似化妝,給皮膚涂抹化妝品,使其變得漂亮。而在化學領(lǐng)域化妝——改變物體表面性能,可以通過表面接枝聚合物刷來實現(xiàn)。以往,制備出的聚合物刷只能一次性使用,就好像種水稻、小麥,一次播種只能收割一次。 
  周峰說,韭菜可以反復割,因為根始終埋在土里。利用這樣的思路,研究小組通過聚合反應(yīng),將引發(fā)劑像種子一樣“埋”在聚苯乙烯塑料基底當中,在特定的溶液中可以長出像毛發(fā)一樣的聚合物分子刷。通過簡單地打磨后,引發(fā)劑重新暴露在聚苯乙烯表面,可以第二次長出聚合物分子刷,以此類推,可以對基底進行立體化多次修飾。這種表面修飾方法可在生物潤滑、微電路、微流體器件等方面得到廣泛應(yīng)用。 
  “自然界總是適應(yīng)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人類可以改變,適應(yīng)各種環(huán)境,針對不同環(huán)境,發(fā)展適應(yīng)不同環(huán)境的材料?!比缃?,周峰很多來源生活的科研靈感都實現(xiàn)了,他也悟出了創(chuàng)新源泉——對一個問題哲學辯證的思考和對生活的熱愛?!爱斘覀兊难芯孔叩綁菚r,往往是另一個極端的想法為我們解套,極端情況互為轉(zhuǎn)化。還要留心我們身邊的問題,找出其中的科學,用熱愛生活改善生活的激情去做科研?!?nbsp;
  組建一個樂于奉獻的團隊  
  如果說生活激發(fā)了周峰的創(chuàng)新靈感,那么真正將他引入科研之門的,是導師劉維民?!白屛沂芤娼K生的是導師為人的正直和寬厚,從他身上,我學會了很多?!敝芊逭f。他繼承了導師對人才培養(yǎng)的理念:毫不吝嗇,唯才是用。 
  如今周峰自己成為了“大管家”,也得到了同事和學生的好評:“他是談判專家,會洞察人的心理,讓你心甘情愿接受他的思路?!薄八抗饷翡J,精準鎖定研究前沿?!薄八橇紟熞嬗眩o我們寬松的科研環(huán)境,生活上也給予幫助?!薄八麌烂C又不失風趣,是個熱心腸?!?nbsp;
  但周峰卻說:我是一個強勢的課題組長。對于新成員,往往從灌輸開始培養(yǎng),讓其忘掉以前做的事情,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課題組從事的方向上。同時我善于傾聽與采納好的建議,勇于改變自己。 
  周峰帶領(lǐng)一支30人的材料表面界面課題組,平均年齡35歲。王曉龍回憶,第一次與周峰“會面”,是文字交往。當時,博士剛畢業(yè)的他要申請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周峰非常認真地修改了他的申請書,“從文字上看,他對研究前沿的把控有很深造詣?!蓖鯐札堈f。周峰的幫助讓王曉龍博士畢業(yè)就順利拿到基金項目,是一個好的開始。 
  沒想到,正式進組后,周峰卻給王曉龍出了個大難題。他多次找王曉龍談話,讓他更改研究方向,從原來的潤滑油密封材料改為研究3D打印材料。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lǐng)域,需要從頭學起?!蓖鯐札堈f,第一年合作,比較吃力。他常拿著瓶瓶罐罐找到周峰辦公室求教。周峰會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手把手教自己做實驗,毫無保留?,F(xiàn)在,王曉龍的多項研究成果在浙江等地企業(yè)得到轉(zhuǎn)化應(yīng)用。 
  研究小組成立之初,不是所有人都像王曉龍這樣聽指揮。周峰回憶,研究員王道愛就是倔強的一員。剛進組時,他的研究方向是能源材料。從整體布局考慮,周峰希望王道愛探索摩擦起電的本質(zhì),發(fā)展防止靜電的材料。王道愛很困惑,不理解。經(jīng)過反復討論、談判,周峰終于說服了王道愛,挑戰(zhàn)新的研究方向。從建立設(shè)備,配備助手,周峰給予最大力度支持。僅僅3年時間,王道愛部分揭示了不同條件下摩擦起電的本質(zhì),發(fā)展了防止靜電的創(chuàng)新方法。2017年,王道愛獲得了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 
  回顧這些年走過的路、取得的點滴成績,周峰感嘆:“這與團隊成員的貢獻密不可分?!闭n題組多人已獲得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培養(yǎng)的學生中大部分在高校中謀得職位或出國工作。“這些成績才是我寶貴的財富,無法用經(jīng)費衡量,人才的成長,進而對集體的奉獻對我來說永遠重要。” 
  用一生,講一個完整的科學故事  
  2016年 1月8日上午,人民大會堂。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周峰、郭志光、王道愛、張招柱、劉維民等人完成的“工程材料表面的潤濕及其調(diào)控”獲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39歲的周峰成為該獎項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 
  在周峰的辦公室,一面墻的文件柜中擺滿了各種證書、獎杯,這都是堅持的成果。周峰說,想起科研,就像想起祖國、想起家鄉(xiāng)、想起愛人、想起孩子那樣,從來沒有想過要換一個來取代它,哪怕它有時不夠完美,有時不盡如人意。但是早已成為生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分割,無可替代。如果哪天沒有追蹤最新的科研進展,沒有跟學生討論實驗進度和想法,沒有走進過實驗室,沒有到辦公桌前坐下來,一定會感覺空落落的。 
  17年來,周峰的工作始終圍繞著“濕”和“滑”。周峰希望自己做的科研不僅停留在論文階段,而且是全鏈條的——從基礎(chǔ)研究,到應(yīng)用基礎(chǔ)研究,再到材料,到商品。 
  他時刻問自己,研究解決了什么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什么知識?“我會堅持這樣思考,用一生的時間,講一個完整的科學故事?!敝芊逭f。

附件: